·结果 1
肾结石
肾结石
(一)
【辨证】肾阴亏损,兼有湿热。
【治法】益气滋阴,清热利湿。
【方名】四六利湿汤。
【组成】党参12克,茯苓9克,生地9克,泽泻9克,牛膝9克,茵陈9克,白术9克,知母9克,菟丝子12克,白茅根12克,甘草3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李斯炽方。
(二)
【辨证】痰阻血瘀。
【治法】利湿化痰,活血消瘀,清热解毒,缓急止痛。
【方名】八角金盘汤。
【组成】八角金盘(研吞)5克,琥珀(吞)5克,益母草15克,冬葵子10克,滑石10克,芦根30克,赤小豆30克,陈皮5克,甘草5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董汉良方。
|
·结果 2
急性结膜炎
急性结膜炎
(一)
【辨证】外感风热时邪,脉络瘀滞。
【治法】祛风清热,活血化瘀。
【方名】明目汤。
【组成】川芎3克,归尾3克,白芍3克,生地3克,黄连3克,黄芩3克,栀子3克,石膏3克,连翘3克,防风3克,荆芥3克,薄荷3克,羌活3克,蔓荆子3克,菊花3克,蒺藜3克,草决3克,桔梗3克,甘草3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林端昌方。
(二)
【辨证】风邪热毒,侵袭肺卫,郁滞成瘀,风火相煽,挟瘀上犯于目。
【治法】辛凉宣肺,祛风清热,化瘀通络。
【方名】三花汤。
【组成】银花15克,菊花12克,红花9克,蒲公英24克,薄荷9克,蝉蜕9克,白蒺藜12克,赤芍12克,酒军3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小儿酌减,在煎煮药时,用药气熏蒸患眼,每日3次。
【出处】《四川中医》。
(三)
【辨证】风热夹湿,肝脾郁热,壅滞所致。
【治法】宣解风热,化湿活络,平肝泻脾。
【方名】金灵散合龙胆泻肝汤。
【组成】薄荷10克,防风8克,杭菊花10克,生山栀7克,龙胆草6克,金银花15克,白僵蚕13克,宣木瓜13克,重楼8克,天麻8克,川芎8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单伯图方。
(四)
【辨证】风热上攻于目。
【治法】清热祛风。
【方名】秦柏熏眼方。
【组成】秦皮9克,川柏9克,川椒9克,薄荷6克,荆芥6克,防风6克。
【用法】上药共煎,熏洗患眼,每次熏20-30分钟,每剂煎2次用之。
【出处】何宏敏方。
|
·结果 3
肾盂肾炎
肾盂肾炎
(一)
【辨证】湿热下注。
【治法】清热利湿,通淋化浊。
【方名】通淋化浊汤。
【组成】萆15克,菖蒲15克,黄柏15克,白花蛇舌草30克,石苇15克,土贝母10克,马勃5克,怀牛膝10克,全虫5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柴彭年方。
(二)
【辨证】湿热内蕴,下注膀胱,气化失司,水道不利。
【治法】清热利湿,利尿通淋。
【方名】银蒲消毒饮。
【组成】蒲公英30-40克,金银花15-30克,六一散12克,丹参12克,香附6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彭述宪方。
|
·结果 4
慢性附件炎
慢性附件炎
【辨证】肝郁气滞。
【治法】疏肝解郁。
【方名】四逆散。
【组成】炙甘草,炒枳实,柴胡,芍药各等分。
【用法】上为细末,每服3克,开水调下,每日3次。
【出处】《伤寒论》。
|
·结果 5
丹毒
丹毒
(一)
【辨证】热邪郁于血分,外受风邪,风热相搏所致。
【治法】疏风解毒,佐以凉血通腑。
【方名】加味疏风解毒汤。
【组成】银花12克,赤芍9克,黄芩6克,连翘9克,荆芥3克,山栀9克,竹叶6克,枳实4.5克,薄荷2.4克(后下)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3次。
【出处】单仓桂方。
(二)
【辨证】湿热下注。
【治法】凉血解毒,利湿清热。
【方名】加味凉血利湿汤。
【组成】金银花30克,公英24克,地丁30克,赤芍9克,生地15克,大青叶30克,黄柏9克,牛膝9克,生石膏30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赵炳南方。
|
·结果 6
渗出性中耳炎
渗出性中耳炎
【辨证】风热挟湿,遏阻清窍。
【治法】宣透渗湿,调气开郁。
【方名】消水方。
【组成】麻黄6克,杏仁10克,苡仁10克,桔梗10克,远志10克,木通10克,防风7克,防己7克,蝉衣5克,制南星4克,木香4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。同时闭目捏鼻鼓气10余次。又以两手掌磨擦至发热时分掩两耳门,一按一松20次左右。每日2次。
【出处】《江苏中医杂志》。
|
·结果 7
产后腹痛
产后腹痛
【辨证】血虚失养。
【治法】温中养血。
【方名】术归桂草汤。
【组成】白术15克,当归15克,肉桂1.5克,炙甘草3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《辩证论》卷十二。
|
·结果 8
声带肥厚
声带肥厚
【辨证】少阴虚火,蒸腾上扰,咽喉瘀滞。
【治法】养心清心,化瘀通络。
【方名】会厌逐瘀汤加味。
【组成】桃仁6克,当归9克,赤芍9克,生地9克,元参6克,甘草6克,桔梗6克,柴胡6克,枳壳6克,枣仁6克,蝉蜕9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郭智荣方。
|
·结果 9
感冒
感冒
(一)
【辨证】血虚外感。
【治法】辛凉解表。
【方名】桑枝茅根汤。
【组成】嫩桑枝30克,白茅根30克,霜桑叶9克,净连翘9克,苦桔梗9克,生甘草9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冷方南方。
(二)
【辨证】外感时疫邪毒。
【治法】发汗解表,清热解毒。
【方名】青银汤。
【组成】青蒿6克(后下),银柴胡12克,桔梗12克,黄芩12克,连翘12克,银花12克,板蓝根12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陈炯抗方。
(三)
【辨证】外感风热。
【治法】辛凉解表,清热肃肺。
【方名】银栀汤。
【组成】银花12克,连翘12克,栀子10克,薄荷5克,牛蒡子10克,桔梗6克,甘草6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朱广华方。
(四)
【辨证】阴虚外感。
【治法】养阴清热,宣肺解毒。
【方名】蓝地汤。
【组成】板蓝根50克,生地50克,寸冬20克,知母20克,桑叶20克,桔梗15克,蝉退15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3次。
【出处】程光正方。
(五)
【辨证】湿邪犯表,内阻脾胃。
【治法】芳香化湿,发汗解表,理气健脾,调整胃肠。。
【方名】藿朴三仁汤。
【组成】藿香8克,厚朴6克,法夏6克,茯苓9克,杏仁6克,苡仁12克,白蔻3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次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孙克勤方。
(六)
【辨证】外感风寒。
【治法】辛温解表。
【方名】荆防排毒汤加减。
【组成】荆芥10克,防风10克,桑叶9克,豆豉12克,羌独活各10克,前胡6克,陈皮6克,薄荷6克(后下),鲜姜2片,杏仁10克,苏叶9克,焦枳壳6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施闻鸡方。
|
·结果 10
慢性肝炎
慢性肝炎
(一)
【辨证】肝脾不和。
【治法】健脾疏肝。
【方名】健脾疏肝汤。
【组成】党参10克,白术5克,茯苓10克,米仁5克,柴胡15克,郁金10克,丹参12克,白芍1.5克,川楝15克,鸡内金15克,谷芽10克,延胡索15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徐兆祥方。
(二)
【辨证】脾虚湿阻。
【治法】健脾化湿,理气降浊。
【方名】肝炎Ⅲ号冲剂。
【组成】藿香10克,佩兰10克,苍术10克,厚朴6克,橘皮5克,枳壳10克,大腹皮10克,木香6克,茵陈15克,焦三仙各10克。
【用法】上药共研细末,制成冲剂,每袋15克,每服半袋,每日2次。
【出处】常玉英方。
(三)
【辨证】肝郁脾虚,气滞血瘀,湿热未清。
【治法】健脾疏肝,活血化瘀,佐以清热利湿。
【方名】益肝汤。
【组成】党参12克,炒白术10克,炒苍术10克,藿香10克,茵陈15克,当归12克,白芍12克,香附10克,佛手10克,山楂15克,泽兰15克,生牡蛎15克,王不留行12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关幼波方。
(四)
【辨证】肝气郁结,气滞血瘀。
【治法】健脾清肝,通络消痞。
【方名】益肝清症汤。
【组成】党参9克,茯苓9克,制大黄9克,栀子9克,阿胶9克,地鳖虫6克,桃仁6克,龙胆草6克,玉米须30克,炮山甲粉1.7克(另吞)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姜春华方。
(五)
【辨证】脾肾阳虚,气虚血滞。
【治法】温补脾肾,益气养血,柔肝。
【方名】温肝汤。
【组成】黄芪30克,附片10克,白术10克,香附10克,杏仁10克,橘红10克,党参12克,紫河车12克,白芍15克,当归15克,茵陈15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关幼波方
(六)
【辨证】血瘀。
【治法】软坚散结,活血化瘀。
【方名】化肝煎。
【组成】鳖甲2克,穿山甲2克,大黄6克,桃仁10克,川芎10克,当归10克,三棱10克,莪术10克,丹参15克,赤芍30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殷义才方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