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结果 1
血栓性静脉炎
血栓性静脉炎
【辨证】湿热下注。
【治法】清热利湿,芳香化浊。
【方名】茵陈赤小豆汤。
【组成】茵陈30克,赤小豆12克,炒薏仁24克,泽泻9克,炒苍术9克,炒黄柏9克,苦参12克,防己9克,佩兰9克,木通9克,白蔻9克,生甘草3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李廷来方。
|
·结果 2
垂体肿瘤
垂体肿瘤
【辨证】血虚火旺,气阴受损。
【治法】益气养阴,泻火散结。
【方名】加味温清饮。
【组成】黄连6克,川芎6克,黄芩10克,黄柏10克,栀子10克,当归10克,苍术10克,僵蚕10克,白蒺藜10克,生地15克,黄芪15克,山药15克,玄参15克,荷叶15克,白芍20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张民庆方。
|
·结果 3
泪囊炎
泪囊炎
(一)
【辨证】风热停留。
【治法】疏风清热。
【方名】白薇丸加味。
【组成】防风10克,羌活10克,白薇10克,白蒺藜10克,石榴皮10克,蒲公英12克,银花12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《审视瑶函》。
(二)
【辨证】风热上攻。
【治法】祛风清热,消肿散结。
【方名】驱风散热饮子加减。
【组成】羌活8克,薄荷6克,防风8克,牛蒡子10克,银花12克,连翘12克,山栀10克,莲子芯8克,当归10克,赤芍10克,川芎10克,甘草8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《中医眼科学》。
|
·结果 4
血栓性脉管炎
血栓性脉管炎
【辨证】湿壅经络,瘀毒内阻,血脉不利。
【治法】通络利湿,活血化瘀。
【方名】茜草通脉汤。
【组成】茜草12克,丹参12克,地鳖6克,王不留行12克,木瓜9克,薏米仁20克,清风藤9克,川牛膝9克,茯苓12克,黄柏6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翁恭方。
|
·结果 5
前列腺炎
前列腺炎
(一)
【辨证】湿热下注。
【治法】清热利湿,分清泻浊。
【方名】萆分清饮。
【组成】川萆6克,黄柏1.5克,石菖蒲1.5克,茯苓3克,丹参4.5克,白术3克,莲子心2.1克,车前子4.5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《医学心悟》卷四。
(二)
【辨证】阴虚火旺,真阴不足,虚火有余。
【治法】滋阴清热,利水通淋。
【方名】化阴煎。
【组成】生地黄6克,熟地黄6克,牛膝6克,猪苓6克,泽泻6克,黄柏6克,知母6克,绿豆9克,龙胆草4.5克,车前子3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《景岳全书》卷五十一。
(三)
【辨证】肾虚水停。
【治法】补肾利水,泻浊分清。
【方名】固精导浊方。
【组成】萆12克,茯苓12克,菟丝子12克,淮山药12克,车前子12克,沙苑蒺藜18克,益智仁9克,牛膝9克,泽泻9克,乌药6克,石菖蒲6克,甘草梢6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《中医杂志》。
(四)
【辨证】痰瘀阻络。
【治法】活血化瘀行气导滞。
【方名】前列腺汤。
【组成】丹参10克,泽兰10克,赤芍10克,桃仁10克,红花4.5克,乳香4.5克,没药4.5克,王不留行10克,青皮6克,川楝子6克,小茴香3克,白芷6克,败酱草20克,蒲公英20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《中医外科学》。
(五)
【辨证】阴虚火旺。
【治法】滋肾清热。
【方名】劳淋汤。
【组成】生山药30克,生芡实90克,知母9克,真阿胶9克,生白芍9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。
【出处】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上册。
|
·结果 6
化脓性睾丸炎
化脓性睾丸炎
【辨证】湿热下注,气血壅滞。
【治法】解毒软坚,活血消痈。
【方名】加味活血消痈汤。
【组成】夏枯草9克,紫草9克,丹皮9克,红花9克,桃仁9克,泽兰叶9克,三棱9克,莪术9克,赤芍12克,白芍12克,木通6克,小茴香6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《赵炳南临床经验集》。
|
·结果 7
血小板减少性紫癜
血小板减少性紫癜
(一)
【辨证】血热脾虚。
【治法】止血摄血。
【方名】止血汤。
【组成】生地20克,黄芪30克,藕节10克,白芨10克,山楂10克,茜草10克,红枣10枚,花生衣6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曾广鸳方。
(二)
【辨证】气不摄血,肾虚郁热。
【治法】益气补肾,清散瘀热。
【方名】芪菟二丹汤。
【组成】生黄芪15克,赤芍10克,防风8克,丹皮10克,丹参10克,骨皮10克,菟丝子15克,鸡血藤15克,熟地10克,山药10克,玉竹10克,谷精草10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3次。
【出处】高辉远方。
(三)
【辨证】气阴两虚。
【治法】益气养阴,止血生血。
【方名】陆鹤消癜汤。
【组成】制商陆20克(先煎),仙鹤草30克,生地榆30克,党参10克,白术10克,山萸肉10克,丹参10克,黄芪15克,首乌15克,玄参15克,生甘草6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杨进方。
|
·结果 8
产后外感
产后外感
【辨证】外感风寒。
【治法】养血温肺。
【方名】宁肺生化汤。
【组成】川芎3克,当归6克,杏仁10粒,知母1.8克,甘草1.2克,炙干姜1.2克,桔梗1.2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《灵验良方汇编》卷下。
|
·结果 9
宫外孕
宫外孕
(一)
【辨证】血瘀气滞。
【治法】活血祛瘀,行气止痛。
【方名】膈下逐瘀肠。
【组成】五灵脂(炒)6克,当归9克,川芎6克,桃仁(研泥)9克,丹皮6克,赤芍6克,乌药76克,玄胡素3克,甘草9克,香附4.5克,红花9克,枳壳4.5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痛轻者少服,病重者多服,病去药止。
【出处】《医林改错》卷上。
(二)
【辨证】瘀血凝滞。
【治法】活血祛瘀,消肿止痛。
【方名】宫外孕Ⅱ号方。
【组成】丹参15克,赤芍15克,桃仁9克,三棱3-6克,莪术3-6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《中华医学杂志》。
|
·结果 10
血小板减少症
血小板减少症
(一)
【辨证】风火热毒,伤其血络,营血瘀滞,淫于腠。
【治法】清热凉血,滋阴解毒。
【方名】犀角地黄汤加味。
【组成】犀角3克,生地30克,丹皮10克,赤芍10克,白薇10克,紫草10克,知母10克,沙参10克,生槐花30克,大青叶10克,板蓝根15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谭家兴方。
(二)
【辨证】脾阴虚,血燥,阴虚生内热,热伤络脉则血外溢。
【治法】养阴益脾,润燥,佐以清热,化斑。
【方名】加味脾阴煎。
【组成】生地10克,生白芍30克,旱莲草15克,山药20克,莲米15克,连翘10克,赤小豆30克,黄连6克,淡竹叶10克,五味子10克,枣皮10克,大枣10个,炙甘草10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袁尊山方。
(三)
【辨证】血瘀于肌腠。
【治法】活血化瘀,佐以补脾滋肾。
【方名】加减紫癜方。
【组成】鸡血藤15克,丹皮15克,茜草15克,当归15克,大枣10克,茅根15克,旱莲草20克,三七粉5克(冲服),仙鹤草20克,山栀15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次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孙伟正方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