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结果 1
鱼脑石散
鱼脑石散 【来源】《中医耳鼻喉科学》。 【组成】鱼脑石粉9克冰片0.9克辛夷花9克细辛3克 【用法】共为细末。吹鼻,每日二至三坟。 【功用】散寒,通窍,除涕。 【主治】鼻渊。鼻涕白粘,鼻塞或重或轻,嗅觉减退,鼻内肌膜淡红,肿胀,鼻甲肥大,遇风冷则鼻塞,流涕加重。
|
·结果 2
赤芍药散1
赤芍药散1 【来源】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二十三。 【组成】赤芍药60克附子30克(炮裂,去皮、脐)桂心90克芎藭30克当归60克汉防己30~60克萆薢30克(锉)桃仁15克(汤浸,去皮、尖、双仁,麸炒微黄)海桐皮60克 【用法】上药捣筛为散。每服15克,以水300毫升,加生姜4克,煎取150毫升,去滓,空腹时温服。 【主治】历节风,骨节疼痛,四肢微重,行立无力。
|
·结果 3
抱龙丸3
抱龙丸3 【来源】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三。 【组成】赤小豆120克(略炒)五灵脂白胶香破故纸(炒)狗脊(烧去毛)木鳖子(去壳)海桐皮威灵仙地龙(炒)草乌(米泔浸三日,净洗,去皮、尖)各30克 【用法】上药为末,酒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,辰砂为衣。每服50丸,空腹时用盐汤或酒送下。 【主治】肝肾脏虚,风寒湿邪流注腿膝,行步艰难,渐成风湿脚气,足心如火,上气喘急,小腹不仁,全不进食。
|
·结果 4
香薷散2
香薷散2 【来源】《类证活人书》卷十八。 【异名】黄连香薷饮(《丹溪心法》卷一)。 【组成】厚朴(去皮)60克香薷(穗)45克黄连60克(后二味,入生姜120克同杵,炒令紫色) 【用法】上捣为粗末。每服9克,用水、150毫升,酒75毫升,慢火同煎至150毫升,去滓,用新汲井水浸极冷,顿服之。药冷则速效也。 【主治】夏月外感风寒,饮食不节,脾胃升降失常,致成霍乱吐利,腹痛转筋者。 【禁忌】煎服时不得犯铁器。
|
·结果 5
天麻丸5
天麻丸5 【来源】《卫生宝鉴》卷九。 【组成】天麻川乌(生,去皮)各9克草乌(生)雄黄各3克 【用法】上药研末,酒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10丸,温酒送下,不拘时。 【主治】破伤风。
|
·结果 6
沙糖黄连膏
沙糖黄连膏 【来源】《圣济总录》卷一○四。 【组成】白沙糖黄连(去须、末)各30克大枣7枚(青州者,洗,煮过,去皮、核) 【用法】上三味,捣熟如膏,如绿豆大。绵裹,新汲水浸,点眼。 【主治】暴赤眼。(红眼病)
|
·结果 7
青蒿鳖甲丸
青蒿鳖甲丸 【来源】《活人方》卷七。 【组成】人参45克黄耆45克白术30克生地黄120克鳖甲60克龟版胶60克青蒿穗60克地骨皮60克秦艽45克知母45克川芎30克牡丹皮30克黄柏30克 【用法】上药研末,炼蜜为丸。早、晚空腹用开水吞服9~15克。 【主治】骨蒸内热,或寒热似疟,或朝凉暮热,渐至咳嗽痰红,肌消骨瘘,夜多异梦,而成痨瘵。
|
·结果 8
四顺清凉饮子
四顺清凉饮子 【来源】《审视瑶函》卷三。 【组成】当归身龙胆草(酒洗,炒)黄芩桑皮(蜜制)车前子生地黄赤芍枳壳各2.4克炙甘草0.9克熟大黄防风川芎川黄连(炒)木贼草羌活柴胡各1.8克 【用法】上锉一剂。用水400毫升,煎至300毫升,去滓,食远服。 【主治】凝脂翳症。生于风轮上,初起如星,色白,中有凹陷,如针刺伤,后渐渐长大,变为黄色。
|
·结果 9
秘精丸3
秘精丸3 【来源】《重订严氏济生方》。 【异名】固精丸(《校注妇人良方》卷一)。 【组成】牡蛎(煅)菟丝子(酒漫,蒸,焙,别研)龙骨(生用)五味子韭子(炒)桑螵蛸(酒炙)白茯苓(去皮)白石脂(煅)各等分 【用法】上药研为细末,酒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70丸,空腹时用盐酒;盐汤任下。 【功用】补肾固精。 【主治】下虚胞寒,小便白浊,或如米泔,或若凝脂,腰重少力。
|
·结果 10
枳梗汤
枳梗汤 【来源】《医学入门》卷四, 【组成】枳壳桔梗甘草各等分 【用法】水煎,温服。 【主治】结胸痞气及胸满不利,烦闷欲死。 【加减】表热或寒热往来,加柴胡、黄芩;内热,加黄连;痰喘,加瓜蒌仁;口燥,去半夏,加天花粉。
|